延安有开奇迹私服务不,左权的事迹
大家好,关于延安有开奇迹私服务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左权的事迹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左权的事迹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
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革命之路
1930年6月回到上海。9月经厦门、龙岩进入闽西苏区。初任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11月,当选为闽西工农革命委员会常委。12月初为红新12军军长。
1931年年初任红1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6月升为参谋处长,开始显露出较强的组织才能。
12月,受中央军委派遣前往宁都附近的固村圩,协同王稼祥、刘伯坚从事国民党第26路军起义的联络指挥工作。随后担任红军第5军团(由宁都起义部队改编)第15军政委,不久,任军长兼政委。
1932年6月受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左权被撤销军长兼政委的职务,调至红军学校任教官。
1933年12月任红1军团参谋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左权随先头部队指挥作战。5月,在强渡大渡河的作战中,左权率部先是在崎岖的小路中轻装疾行,出敌不意地直取小相岭隘口,攻下越西县城。
之后一天急行140华里越过晒经关,他率军攻占了大树堡渡口,以佯渡之态势转移了国军对安顺场方向的注意,成功地掩护了红1师从安顺场渡过大渡河。最终中央红军主力全部通过泸定桥,甩掉了尾追不舍的国民党中央军。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11月中旬,在山城堡,左权、聂荣臻指挥红1军团与红15军团一部完成了对胡宗南78师的包围。21日发起总攻,经过一昼夜激战,歼敌2个团。
刘伯承说:“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双十二事变前夜的陕北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抗日战争
1938年春,八路军总部决定歼灭日军一部,左权建议先攻打苫米地旅团。他决定利用长乐滩的地形优势,兵力分作三部分,布成口袋状。
待日军全部进入口袋之后,左权一声令下——“打”,日军队伍被斩成数段。最后被八路军用火力和肉搏消灭。旅团长苫米地亲自率精锐前来救援,左权又安排部队截击,使其逃走。长乐之战歼敌2000多人,缴获大批辎重。
1938年12月任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
1939年年底到1940年初,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第97军军长朱怀冰与冀察战区鹿钟麟、石友三部纠集在一起,在日军的配合下,猛扑太行抗日根据地。
3月上旬,身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的左权,指挥部队在平汉路东西两侧发起自卫反击战,经4天4夜激战,击溃了石友三进犯军的进攻,全歼朱怀冰等部10个团,保住了太行抗日根据地。
1939年4月与刘志兰结婚。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总指挥所设在武乡县王家峪村。左权协助彭德怀全力投入作战指挥。
1941年11月日军第36师团及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7000余人向黄崖洞进攻,负责保卫黄崖洞的是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左权要求该团在保卫战中“一定要抓住一个’稳‘字,坚持不骄不躁,不惶不恐,以守为攻,以静制动的原则”。
11日凌晨战斗打响。21日乘胜追击的八路军收复了黎城,胜利地结束了黄崖洞保卫战,此仗日伪军损失2000余人,双方伤亡之比为6:1。中央军委认为:“这次保卫战是最成功的一次,不仅我受到损失少,同时给了日军数倍杀伤,应作为1941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壮烈牺牲
1942年5月日本军队出动大兵团突袭八路军前敌指挥部,左权负责断后,同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的十字岭突围战斗中被炮弹击中头部牺牲。 1942年10月10日,公葬左权的仪式在涉县举行,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笔撰写并手书了《左权同志碑铭》。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左权
二、身残志不残的故事
1、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
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桑兰,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等,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3、童年的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而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
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
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4、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于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于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他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
5、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凯勒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三、速记的用途有哪些
速记即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应用技术。下面是我收集的速记的广泛用途相关知识,希望你能运用速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速记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应用
用速记作采访记录,摘记素材,起草文稿,可以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新闻的时效和质量,争取更多的读者。国外各大通讯社的记者基本上都会速记,这在新闻同行的竞争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1993年一份题为“中国速记事业亟待振兴”的〈内参〉透露,中国的记者会速记的不足0.6%)。
二、速记在外事翻译工作中的应用
在外事活动中,翻译人员都用速记帮助口译,他们一般是先用二种不同语言的速记完整迅速地把当事人的讲话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看着速记记录稿准确及时地进行翻译。如果使用普通文字,记得不全,翻译出来的内容就可能走样。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作了长达数十小时的会谈,拉开了中美建交的序幕。在会谈中,美方是基辛格带来的二位秘书黛安和朱莉作速记工作,用的是葛锐格速记;中方是(现任中国驻南非大使)廉正保和胡凤仙担任速记工作。1972年尼克松访华,美方作速记工作的是白宫速记员伍兹小姐,用的仍然是葛锐格速记,有时,伍兹也用英文速记机。中方作速记工作的仍然是廉正保和胡凤仙。
中国重要的外事活动,大多有速记员(有时由翻译兼任)参加。因此,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外交翻译人员速记技能的培训,周恩来生前曾多次强调外事翻译人员必须学会应用速记,既使在“文革”动乱期间,外交部出于工作上的需要,都没有停止过对翻译人员进行速记技能强化培训。胡凤仙就是1971年6月在外交部速记培训班毕业的。
三、速记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
在司法工作中,法庭的调查、审讯和调解工作,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律师的陈述、辩护等,都需要作详尽地记录。检察官、律师、书记员用速记作记录,可作到轻松、自如、毫无遗漏。国外司法工作已普遍采用速记作记录,法院书记员都具有速记能力,速记记录的原始资料经签字后即可存档,与正式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目前中国法院系统正在推广使用由中国速记学会会长唐亚伟教授研制发明的一种配有专用键盘的双手并击式电脑速记机――“亚伟中文速录机”。
四、速记在文秘工作中的应用
机关工作人员天天都要跟文字打交道,应用速记,可以使他们的工作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提高效率。
无论何种会议,应用速记,都可以完整准确地把会议内容记录下来,而且还可以把讲话人的风采体现出来。著名的《巴黎公社会议记录》的完整部分就是用速记记录保留下来的。
作为高层领导的秘书,担负着记录领导的指示、讲话的任务。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1924年1月至8月,孙中山每周一次在广州高等师范做关于“三民主义”问题的公开演讲,他的秘书黄昌谷担任速记记录。记录稿经邹鲁校读,最后由孙中山审阅,同年末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这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一书。
1896年10月,发生了当时震惊世界的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孙中山在事后撰写的《伦敦蒙难记》一书中,谈到他从使馆获释出来,接受簇拥而来的一群记者采访时的情况时说“余既入旅馆,被围于众人之中,有问必答,各访员(即记者)随答随写,其疾如飞,予观其书,心窃异之。盖予当时犹未知其所用者为速记书法也……”这段话真情地表达了孙中山第一次发现西方速记时的惊奇心境。因为他有过这段经历,相信速记的神通,所以才敢放心地让黄昌谷用速记去记录他的重要讲话。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名文章是根据他在延安时期的速记员(河南省委书记)张澍德和(新疆统计局局长)张重的速记记录成书的。
在办公室工作中,文秘人员应用速记接转电话、搜集资料、接洽业务,都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秘书人员应用速记,可以捕捉到群众生动、形象的语言,作为写调查报告的依据。秘书人员除了用速记记录有声的语言之外,还可以用速记起草报告、发言稿,以及决议、通知、总结等各种公文。用速记起草文稿,不但可以减轻繁重的书写劳动,而且可以加快工作进度,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五、速记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
在文艺创作中应用速记,文学家可谓如虎添翼,数年巨著一年完成。中外不少知名作家都曾应用速记进行过创作活动。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采用速记写过剧本,《鲁宾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用速记写过许多作品。狄更斯在其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维尔》一书中,多次谈到自己学习速记和使用速记的情况。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捕入狱后,还在狱中用速记进行写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郎的许多著作是用速记起草的。史沫特莱根据他的速记采访记录稿写成的《伟大的道路》一书,详细介绍了朱德一生的光辉业绩
中国速记起步较晚,郭沫若先生早年学过日文速记和德文速记,用日文速记搜集过资料并起草过作品。
以上列举的是作家用速记起草文稿,直接用速记进行文艺创作的情况。至于作家间接使用速记,即作家口述,由速记员记录而取得重大成就的更不乏其人。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大量著作,特别是他后期的一些作品,大部分是通过口述完成的。他曾说过这样的话“用速记来表达人们的思想,也就促进并加强了他们的思想”。可见,速记在托尔斯泰光辉的文学生涯中起过多么重要的作用。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也是通过口述,由速记员记录整理完成的。
1866年秋天,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妻子和哥哥相继不幸去世,出版商趁机向他敲砸勒索,逼他限期偿还哥哥生前欠下的大批债务,要么在一个月内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否则出版商有权无偿出版他在今后九年内写出的一切作品,而不负任何稿费。在困难的紧要关头,朋友向他推荐了年轻的女速记员安娜,他们二人密切合作,仅仅用了26天的时间就完成了40万字的长篇巨著《赌徒》,创造了文学史上的奇迹。通过速记这条红线,这一老一少还结为终生伴侣,成为世界文学史和速记史上的一段佳话。
中国多产译著作家林纾,一生翻译出版了近百部各种语言的外国文学作品,而他自己却对外语一窍不通。原来他的作品是请一个个通晓不同外语的人口译,自己用速记记录整理完成的。中国民间文学《评书聊斋志异》和《张寿臣单口相声集》,也是在著名表演艺术家陈士和、张寿臣演出台词速记记录稿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完成的。
六、速记在科技工作中的应用
科技工作者以科研活动为主,但是他们仍然离不开书写劳动。例如草拟各种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论文,写实验记录等等。应用速记,可以使科技工作者省出大量的工作时间,用以新的科学探索中去,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加快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另外,速记工作者还可以和科技工作者配合,帮助他们记录科技讲座、学术报告,进行科普宣传工作。
七、速记在个人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人们可以用速记抄录资料,起草学习心得,写回忆录。中学和大学的学生,用速记作课堂笔记,可以避免过去那种顾了听顾不了记,记了后句忘了前句的被动局面,提高学习成绩。用速记记日记,记录个人隐私和重要情报信息,还可以保密。这正如英国著名哲学评论家霍克所说的“速记一则可以使人敏捷地记下要记的东西,二则可以使人把自己不便公开的事情隐藏起来。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不难看出,速记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很多书写场合,速记能弥补文字之不足,甚至可以取而代之,凡是非正式文字资料或正式文字资料形成之前都可以使用速记。速记不受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特点的限制,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机关工作人员,不论是学者教授,还是青少年学生,都可以借助速记提高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速记可以真正称得上是一切人士的得力助手。
八、录音机、电脑不能代替速记
速记有用,应该学习,应该普及,使之充分发挥其在“四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科学发达了,新闻采访、会议记录可以用录音机录音,便携式电脑打字,没有必要学习速记。其实,这是一种糊涂认识。
诚然,录音机、电脑是一种先进的办公设备,但它们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价格高,使用时还得购买磁带电池。而速记需要的只是一支笔,几张纸。另外,也不是任何场合(如中外领导会谈)都可以使用录音机,既使可以携带录音机,在被采访人嘴边放上一个话筒,往往会使气氛紧张起来,远没有边谈边记那么轻松自然。
认为录音机可以替代速记的人,往往也只是想到会议和采访时的记录。其实,速记不但可记录有声的语言,还可以记录无声的语言,例如起草文稿,记日记等。录音机录下的是声音,可以供人听,但录音机无法把声音变成文字。用书写的手段来完成可供阅读的材料,这是人类长久以来文化发展形成的记载表达思想的主要方式。因为书写的文字将永久的存在,速记法作为快速书写的手段也就会长久地存在发展下去。速记记下的是语言的符号,可以供人阅读,而录音机录下的是声音,只能供人听,无法供人看,因此二者在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日本前文部大臣高濒庄太郎在为《中根式速记基本教程》所作的序言中说过这么一句话:对速记的功能不十分知道的国民,是文化水平低的国民。未能充分发挥速记效用的社会,说它是文化落后的社会也不算过分。
其实,录音机、电脑在群众中普及使用,在中国还是近些年的事,而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录音机的普及比中国早得多,但恰恰在这些国家里,速记教育比中国普及,速记术的应用比中国广泛,专业速记工作者比中国多得多。在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不但中学、大学普遍开设了速记课程,而且社会上的业余速记培训班和速记研究机构比比皆是。
由此可见,速记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越是科学文化发达的国家越是重视速记,可以说,速记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达与否的象征,所谓速记过时了的观点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文章分享结束,延安有开奇迹私服务不和左权的事迹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